第134节
他有一句话在网络上特别流行,这几年也一直都被大家拎出来说。那就是“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
【这其实是来源于1876年,巴斯德在一次宴会上的演讲。】
两暨已经初现斑白的巴斯德站了起来。
男男女女们都停下了自己的交谈和动作,将视线投到了他的身上。
………我们认为科学是中立的……科学无国界。但是,尽管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必须牢记一切可以为国家的荣誉而努力的东西。每个伟大的科学家身上都应该是伟大的爱国者。”1
巴斯德的眼神犀利,语气冷静,声音回荡在大厅之内。
【他并不是盲目的煽情,那时候正逢德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祖国法兰西也难以抵抗战火的侵袭。】
【普鲁士入侵法国后,巴斯德愤怒的归还了普鲁士曾经颁发给他的奖章,还送自己的儿子上了战场。他本人也拒绝了意大利的重金邀请,依然留在了战火四起的法国。】
好样的!天幕之下,四处都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不管是哪个朝代。
华夏最重忠义,每每改朝换代之际,多少忠义之士慷慨赴死,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个“忠”字。甚至连原本看上去懦弱无能的普通百姓,也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让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清朝的一纸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数不清的平民站了出来,最后被杀了个血流成河、头颅滚滚。
所以,巴斯德这样忠于祖国的人,自然会被各朝代的百姓们称颂。在西汉,苏家宅邸内。
“真乃高洁之人!”
年轻的苏武心潮澎湃,觉得这位后世之人虽然并不是华夏人,更不是大汉人,但是其气节却同样让任钦佩,
他心中生出豪情,若是自己能为大汉效力,必然也要坚守本心,不坠气节。明末。
徐光启在喃喃念道这句: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他有些失魂落魄,甚至想要掩面痛哭才能发泄出心中的情绪。
自己这样拼命的学习来自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确是证明了科学没
有国界,而自己大力宣扬西方的这些知识,甚至还改信了天主,不正是觉得只有这些传教士们带来的知识才能挽救大明的危机吗?
徐光启只觉得自己内心的沧桑和痛苦被后世的这位科学家一语道破。
不胜苍凉。
秦朝,
嬴政愈发觉得那时候的欧洲,真的很像是周朝末年时的各诸侯国。
在未起战事之时,各国的士卿们也是往来自由,各位学派的“子”们和他们的学生在各国讲学,都能受到诸侯们的礼待。
但若是战事一起,许多人还是会选择为自己的国家和君主而出力。所以这句话他简直太能理解了。知识没有国界,但是人有故土。
不过,好在他大秦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普天之下………好吧,还没有到普天之下,但最起码之前的诸侯国现在都是大秦的疆域。
大秦的学者们只需要好好的在秦土上待着就行了。
但是,他陡然又想到了一点——假使后面与西域甚至是更西方的国家发生了交流,那知识是不是也要流通?
赢政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我想,华夏应该是最懂得巴斯德这句话的国家了。从民国后期起到新中国成立后,多少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抛弃在国外的丰厚薪金也要回国效力,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有祖国的。】
【如果科学家没有国界,那为什么有的国家要百般阻挠这些科学家回国呢?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是不惜以卑劣手段暗杀竞争国家的科学家呢?】
轮船的汽笛声响起。
码头上,赶过来的荷枪实弹的士兵只能看到天边的一个小黑点,望洋兴叹。
轮船上,黑眼睛黄皮肤的科学家看着自己曾经求学的地方,对身边人道: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