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小说网
尧舜小说网 > 大明国师 > 第449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49节

 

但在这个问题上,朱高炽没有任何退让的余地。

他是燕王世子,他就该当储君,当太子!

这时候一旦有任何退缩,那他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朱高炽显然已经不顾一切了,他看着父皇问道。

“咱们燕王府这一脉的天下是抢来的,以后每一代君王,也要靠刀枪决胜负?”

“靖难之役,二弟在战场上有大功劳,可我便在北平守城、后方足兵足食,没有立下大功劳吗?”

“哈”

朱高炽惨笑起来。

“父皇,儿臣不服!”

这是父子两人,第一次公开、正面、毫不退让的冲突。

朱棣有他亲身经历的不忍言之缘由,朱高炽也有他的委屈。

一时间,奉天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今日国师做个见证。”

见朱棣说到自己,姜星火也从锦墩上站了起来。

“不管是以后谁当储君,谁当皇帝。”

朱棣这话说得很有意思,当储君的,不一定能当皇帝,这里面暗示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朱高煦的心跳忽然加速了许多,他隐约猜到了一丝迹象。

但他经过姜星火的教导,已经不再是彻头彻尾的莽夫,他不动声色地思索了片刻,仍然保持了平静。

朱棣顿了顿,又道:“至于朕的另外两个儿子,他们既然是朕的骨肉血脉,若是真有万一,便放去海外封藩,不要再回来了。”

“你们兄弟三个都要记住,靖难之役,不能再来一次了!”

“父皇圣明,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朱高燧似是放下了什么,重重说道。

见老大老二没吭声,朱棣看向他俩。

“朕还是希望,能够在你们两人之间,选出一个人做储君。”

“大争之世,朕的儿子,争储,既要争得轰轰烈烈,也要争得光明正大!”

“老二等评定完将阶,就要北上去开平卫备秋了,到时候北直隶的变法,一并管起来。”

“给你们三年的时间,到永乐四年的今天,把南北直隶变法的成果,按之前给出的办法衡量计算,比个高低,谁赢,谁做储君,你们可还有意见?”

之前虽然说过这件事,但却是在画大饼,没个明确的说法,如今朱高煦北上在即,朱棣却是把这件事给彻底敲定了下来。

朱棣看向了朱高炽,意思很明白。

朱高炽也清楚,父皇就不是嫡长子登基,再加上与朱高煦的感情,天然地偏向朱高煦,如今是一定要给朱高煦一个正大光明争储的机会,也是对靖难勋贵集团的一个交代。

显然,在这段时间里,因为评定将阶的事情,父皇一定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而在这个机会面前,如果比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文治,自己也比不过,那就说明,父皇的选择其实是对的。

自己,不适合继承大明的江山。

而这时候,他不能再让朱棣失望了。

朱高炽坚定地看向朱棣说道:“儿臣一定会成为储君。”

朱棣松开了双手。

朱高炽伏在地上喘息,如今精神松懈下来,刚才的疼痛几乎使他昏厥,但他忍住了,他缓缓爬起来,低垂着脑袋。

朱棣盯着这个胖胖的儿子,良久没有作声,过了许久,他才问道。

“你知道你刚才错在哪里了吗?不是立储的事情,是理学的事情。”

“儿臣不该质疑父皇的决定。”

“那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

“儿臣以为罢黜理学必定会带来祸患。”

实用主义者朱棣语重心长地说道:“法家、儒家、道家理学、心学、实学这些说到底,对于站在这的人来说,不过都是工具罢了,这个工具,到底叫什么名字,有什么要紧的?”

“治天下必用申韩,守天下必用黄老,可外儒内法的同时还与民休息,叫不叫儒家?”

“重要的不是名字,是好用不好用,什么纲常,什么道统,那是用来骗底下人的,你怎么还跟着信了呢?”

“是。”

朱高炽低眉顺目地听训,心中却有了另一份感触。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姜星火敢做的这么肆无忌惮了。

甚至于,朱高炽忽然觉得,自己对于父皇的了解,可能都没有姜星火深刻。

姜星火太清楚父皇想要什么了。

“朕知道理学好用,可理学同样有弊端。”

朱棣脸色一肃,缓缓地说道:“理学之弊,在于不通世事,不辨真伪,不识时务,自宋以来,便是偏安一隅之地诞生出来的小家子气之学,大明煌煌天朝,威加四海,如今正逢大动荡、大变革之时,若不及趁势掉头,只怕将来难免出现更多积弊,积重难返时再想改,可就晚了。”

朱棣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不要把这些事再留给你们的儿子,孙子去做了!”

“儿臣明白。”

三位皇子纷纷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道。

姜星火点了点头,朱棣说的确实没错。

理学在很早的时候,准确的说是南宋的时候就应该变革了,而不是等到现在。

但事实上,理学不仅没有变革,反而南宋的皇帝们变本加厉,把理学当做了一条走狗来豢养,用它来不断地培养士大夫的思维模式,不停的灌输迂腐的思想,使得原本坚持古儒家之风,秉持着君子行道的儒士,开始堕落。

南宋早期还有辛弃疾、陆游这样的人,到了晚期,便基本都成了高谈阔论的庸人,这些人既不能治国,也不能抵抗蒙古人。

这种情形如果像姜星火在诏狱里所说的那样,在以后的大明又一次出现,水太凉、头皮太痒这是朱棣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姜星火的奏疏送上之前,朱棣其实就决定,要对理学作出变革。

“理学,就应该彻底推倒重来,再不可以存留。”

这样说着,朱棣拿出了一份奏疏:“这是国师之前递上来的,朕留下了,你们看一看吧。”

朱高炽与朱高煦对视了一眼,然后双手恭敬地捧过了这份奏疏。

首先呈到朱高炽手中的奏疏,是关于变革选官和考察制度的,也就是朱高炽之前听到的那些风声。

在这个过程中,朱高煦仔细观察着朱高炽,见他眉头越皱越深,心中也有了一些猜度。

奏疏是姜星火亲笔撰写,而在这篇奏疏中,姜星火不仅提出要建立大明行政学校,而且还要在南北直隶搞分校,以此为核心培养未来的官员。

同时编写统一学习、考试用书,《行政管理学》自然是培养官员的主要学问,除此以外,农业、法律、数术等实用学问也要配套上,至于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则是选修课,按兴趣四选一。

而国子监里的科学厅,则负责普及科学教育,以此做一个区分。

按照三舍法,大明行政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公试”,由朝廷特派官员主持考试,从外舍生里面选拔考试合格的,再参考平时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行,将这部分人补充进内舍。

然后隔一年举行一次“上舍试”,从内舍生里面选拔成绩合格的,并参考平时学习成绩和个人品行,补充进上舍。

上舍生通过累积的考试成绩,以及参考平时的学业和品行,也被划分为三等:其中上等生可以上报朝廷之后,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