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小说网
尧舜小说网 > 去你的世界观(女尊NP) > 197.重走来时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197.重走来时路

 

1

魏珉诞生于秋末,在她降临之后,初雪就来到了京都。下雪意味着歇息、满足和团圆,抬起一条腿跨过冬藏的门槛,期待整年辛苦的结算。

战后的荆国进入平稳发展期,国家没有大事,无论朝堂乡野都在休整恢复,这个年节本来也该喜乐安逸地过,可随着时间将近,前桥愈发忐忑。

“我去一趟圣乡吧?”她心事重重地找来梁穹商量,“虽然皇姊把该做的都做了,我心里还是不踏实。”

“殿下想得到什么安慰呢?”

什么安慰?当然是来自诱荷的亲口保证——没问题,放心吧,真嫄会保佑你们。可她又能预料到,诱荷根本不会这么说,只会嘲笑她的胆小,不肯相信皇姊,一心求助神明。

她身旁的参谋也没好到哪去,梁穹本想安慰她,但碍于迷信程度只多不少,开口就成了:“星象未见异常,地震或许不会发生,殿下放宽心吧。”果不其然,此话遭到前桥的鄙视:“我担忧的是‘地’震,和你那星象有什么关系?”

荆国的科学亟待发展啊!破除迷信,得靠知识的利剑,否则废除一个真嫄冗祀,又来个真方、真三角,民众照旧爱听爱信爱供奉,杂七杂八的信仰积累起来,没准儿给了邪魔歪道可乘之机呢。

科学从何处来?前桥乃百无一用之书生,无法帮上忙,指望荆国本土孕育知识体系,又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有成。但说来此事也不难,有个独属自己的捷径,只是需要诱荷给她开个后门……唉,诱荷,什么都绕不开诱荷。

自从获得神明金手指,向其求助就变成了下意识的选择,原本尽人事就能听天命,心中踏实,现在则不然,没有神明庇佑,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或许诱荷离去,也是为了让她重拾独立性吧?她得相信皇姊,相信荆臣,相信自己,数月的筹备足够应对地震难题,内外沟通均已到位,何必奢望神明加上一层保障?

她强迫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比如那个新来人世的婴孩。当她再抱起魏珉逗弄时,小家伙已经不像上次哭闹不休了,在她怀中睡得安恬。

旁人都说,那是母体和婴儿天然的联系,前桥起初也信以为真,跟着开心了一会儿,直到她在婴儿床上看到一件自己的衣服,才推测出缘由——

自上次发现魏珉与她生疏后,何缜哄睡婴儿都用沾了她气味的衣物,朝夕为伴中,她的存在对于魏珉不再陌生,才达到了止小儿啼的效果。

“想好让我兑现什么承诺了吗?”她问何缜,语气带着嘉许。何缜则摇头道:“机会太难得,我尚未想好呢。”

“好吧,反正承诺不会收回,你就慢慢想。但别指望它能利滚利,拖延一年半载,一个承诺化作两个。”

何缜笑了。前桥不仅愿意与他玩笑,也愿意留在东院睡觉,虽然两人什么也做不了,却能共度良宵。话题因着魏珉的缘故成倍增加,原本淡淡的妻卿关系,竟有粘稠之势了。

难怪人家说,孩子是双亲关系的黏合剂,这话放在此时此刻,要换个角度理解:她和梁穹、成璧的关系本就亲密,无需魏珉黏合,可与她感情较浅的何缜,就得靠魏珉破冰了,也是通过这类接触,她突然发觉了何缜的很多优点。

性格直率,热情真诚,曾经目空一切的桀骜被谦逊取代,让他的直白增添了深思熟虑。有知识,见过世面,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做事笃定果决,不像梁穹那样求全讨好,忧心忡忡。

他还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前桥目前最欣赏的地方。以往只觉得这孩子看男德书荼毒了脑子,现在才发现,何缜只是把言行框在那个不出错的限度里。他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想做好,做出色,于是在新手期兢兢业业钻研教程,摸索经验,形成自己的了解后,就不拘泥于别人给出的框架中了。

这样的何缜带来颠覆性认知,前桥承认,以往成见有些深了。也可能是何缜不强求她亲近之后,举止不再束手束脚,放松很多,为讨好她而弄巧成拙之举,渐渐地消失在行动轨迹中了。

——

2

地震进入倒计时阶段,各地开始了紧张的等待。前期筹备已经力图做到完美,无论是围护山石、加固堤坝、修缮房宅,还是规划避震场所,准备应急物资,桩桩件件都依皇姊指示就位。

大型城市按照街衢,小型乡村按照邻里,再偏远些的零散民宅则自成一体,分别安排了人手轮流值岗放哨。荆国民众早就从朝廷布告中知晓地震将至的消息,数月过去,无论心理还是物质都准备万全,只待打一场有把握之仗。

地方紧张如斯,京都也不可幸免,官兵、民兵、街长,层层相递,组成网格,压实责任,落实管理。接连几日,皇姊的朝堂都处于24小时应急营业状态,各部要员留岗待命,吃喝拉撒全在宫中,以应对随时而至的天灾。

宫侍们步履匆匆传递宫中条令和各地奏报,炭火彻夜燃烧,让隆冬时节空旷的大殿如春温暖。

枕戈待旦地等了第一日,地震不来,等了第二日,地震依旧不来,到第三日时,揪着神经的紧张化作生活常态,人们甚至恢复了谈笑,言语间都笃定地传递着一个信念——地震马上就来,不是明日,就是后日,最迟不过大后日,地震肯定来了。

然而如此备战五日,地震还隐匿无息,天空照旧放晴下雪,过冬的鸟雀安闲翩飞,就连星辰都不曾乱上一颗,除了机警的人们昼夜坚守,一切都纹风不动。各府将情况汇报中央,前桥在朝堂哭笑不得地听闻一份意料之外的总结——最近这几日,各地盗劫案件数量连续维持在“零”水平,治安出奇地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仿佛步入大同。

再这么下去,别说百姓了,就是贼都受不住了。

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前桥只是不知具体日期,她担忧皇姊在持久的等待中消耗信念和热情,然而这纯属多虑。皇姊从未怀疑过她提供的情报,一来是因为她言之凿凿的保证,二来是她当初搬出真嫄为预言背书。

经历那场战争后,皇姊已经不敢不信鬼神了,神神叨叨的妹妹也不再是她皇权的威胁,而是助手和继承者,皇姊看待真嫄的方式,就这么一举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终于,在万众期待下,时间来到了第七日的夜晚,一声巨响过后,火烛和大殿同时摇晃起来。诸人吓了一跳,但也仅此而已,可能是想象中的地震吊足了胃口,当前规模竟然远远不及,让大家有些隔靴搔痒似的,说不清道不明,甚至安然中带着惆怅。

众臣在规划好的避险墙角就位蹲下,皇姊也离了尊位躲避,大家没什么话说,只不约而同朝天顶看去。

那里繁复的装饰被未雨绸缪地撤换,还在梁下挂了帷帐,防止摇落之物砸到下面的人。不光朝堂这样,民间也都照此法准备好了。灯火在摇晃,人影在摇晃,除了必要的政令外,依旧没人说话,大家冷静地蹲着,等待第一波地震过去,好像被风化的石塑。

待地震停了,皇姊问道:“还有几次?”

前桥答:“到天亮前,还有三次不等,一次比一次威力小。京都震感尚不及春台强烈,但愿西部三府平安渡过此劫。”

皇姊点点头,又同大家恢复沉默,只有汇报各地情况的宫侍拿着新的消息,穿梭群臣之中。封原山经过加固,岍江沿线也早做防汛准备,每个主城都囤积了人手,随时准备救灾,训练有素的信鸽也已备好,有条不紊将奏报发往中央。

春台无事,觐坞无事,大亭无事,黄原无事,唯有最让前桥牵挂的凤苑,报平安的消息迟迟不来。她和所有人一齐沉心等着,最终在黎明时分,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