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
眼前人影和画面第一次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在这漫天的风雪中他似乎能想象得到方才朝堂之上的波起云涌的画面,阎云舟纵使是赢也是赢的十分艰难吧?他这个位置或许换一个人半天都坚持不下来,偏偏他撑着一幅半只脚踏进棺材的身体到了现在。
步下台阶,阎云舟抬眼看见了那朱门之外独立风雪的宁咎,两人的目光在风雪中交汇。
那下了朝的朝臣恐怕对宁咎都不陌生,此刻看着那个撑伞独自等在青华门的人时,却恍惚间觉得这人身上的气质有那么一瞬间和阎云舟很像,都是那样的宁折不弯。
朝臣从宁咎的身边走过,宁咎都没有侧目一下,包括那个便宜爹,阎云舟走出青华门的时候腿上几乎失力,宁咎一把撑住了他的手肘,抬手将他肩头的积雪拂去,将他一直放在手臂间没有让雪打湿的披风给他披上,抬眼轻声问:
“车架在朱雀街,还能走吗?”
阎云舟几乎半个身子的重量都靠在了宁咎的手臂上,厚实的披风让身体总算有了那么一丝回温,看着身边的人他忽然笑了:
“若是走不了了,煜安待如何?”
宁咎没有犹豫:
“我背你。”
于身份,他是医生,阎云舟是患者,他背他没有什么问题,于大义,他如今所站的土地也有阎云舟的守护在,更没什么问题。
阎云舟闭了一下眼睛,缓了缓腿上的痛意:
“给我留点儿面子,还是走吧。”
宁咎没有说别的,手将伞几乎都撑在了他的头上,撑着他的身子慢慢往前走,无视了身边所有窥探的目光。
到许久之后阎云舟都记得那个独自等在青华门外的年轻身影,而宁咎也永远记得阎云舟如此狼狈的一天。
到了车架上阎云舟几近脱力,好在闫贺文在车架上早就备了炭炉,车架内还算暖和,阎云舟到了车上才将那压了一路的咳嗽咳出来,宁咎除下了他身上还是湿了一些的披风,立刻低头查看他的腿上的伤口。
裤子撩开的时候,他却发现这人的膝盖青白一片,还肿胀的厉害,他紧紧皱眉,早上出去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啊,就算是下雪也不会进展的这么快:
“你下跪了?”
阎云舟的身子靠在了轿厢壁上垫着的靠枕中,呼吸粗重,闻言笑了:
“上朝面见天子,如何能不跪。”
宁咎一怔,是啊,再怎么样,坐在金銮殿上的也是皇帝,他没有一刻觉得反就应该早点儿反。
他看了看缝合的伤口,他的缝合很规整,此刻倒是看不出伤口被扯裂的迹象,不过里面定然是有牵扯的,除了养没有更好的办法。
阎云舟到了王府换了小轿,一直到风华阁中,宁咎立刻让人取来了姜油送来了热水:
“膝盖这样应该是关节炎,先热敷,一会儿我给你用姜油揉揉。”
宁咎的眉头从进屋就没有松开过,现在下雪都是这样,到了北境只可能更冷,到时候先不说腿上缝合的伤口,就是这个膝盖都够阎云舟受的。
软塌上,阎云舟的膝盖上被放了两块儿浸了姜油的热毛巾,宁咎坐在榻边就着这热敷帮他揉着膝盖,阎云舟却抬手握住了他的手腕:
“让医侍来就好,你在雪地里站了那么长时间,身上也冷透了吧,先去炉火那暖和暖和。”
宁咎倒是也没坚持,下人打的热水过来了,杨生配的药,让阎云舟泡脚暖暖,阎云舟直接挥手让再端来了一盆,片刻之后宁咎也坐在了他身边,两个人一人一个盆泡脚,阎云舟微微闭眼之后才开口。
“今日圣旨便算是下来了,这三日整军筹备粮草,我三日后便会前往北境,你先留在王府,等杳儿没有问题了,再前往北境,我会留下一半的银甲卫给你。”
这几天的时间宁咎也算是知道银甲卫了,银甲卫算是阎云舟的亲卫,据说精良无比,以一敌百虽然是夸张了,但是以一抵二十却是有实打实的历史战绩的。
“整军?兵马不是都在北境吗?怎么还要整军?”
“皇上派护城军一万由魏长青统领与我一路前往北境。”
宁咎脸色一变:
“什么?护城军一万和你一块儿去?那这路上万一…”
他没有说出来阎云舟也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
“护城军的统帅虽然是魏长青,但是底下的千户好几个都是从前南境出身的兵将,所以护城军算不上是铁板一块儿,魏长青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赶在路上对我动手。”
“万一呢?”
毕竟宫里那位恐怕做梦都是阎云舟早点儿死,阎云舟笑了一下:
“本王的暗卫不是吃素的,一万兵将说起来唬人而已,魏长青做不到让这一万人尽皆俯首,若是他真的存了冒险一搏的心思,他的命也到头了。”
见阎云舟这么说宁咎便没有再问下去,毕竟这么多年他和皇帝一直都不对付也没有落下下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在三天宁咎几乎没有让阎云舟下榻,腿上的伤口愈合的倒是还好,毕竟阎云舟本身的身体素质不差,三天的时间转瞬即过,阎云舟看向宁咎开口:
“我将暗玄留给你,路上也有照应。”
宁咎摇了摇头:
“不用,有银甲卫就足够了,我这就是个小角色,没人在意的。”
阎云舟才是宫里那位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棋子,一半的银甲卫足够了。
“你留着,我的暗卫不止暗玄一人,他只是日常随我身边,留下旁人你也不熟悉,有他在终究是方便一些。”
宁咎听了这话倒是没有再拒绝了,确实,银甲卫他一个也不认识,有暗玄在路上还能有个说话的,闫贺文和杨生是先随着阎云舟一块儿去北境,宁咎将给阎云舟准备好的大蒜素当着他的面交给了杨生:
“杨府医,这药一日四次,一次一瓶,你务必要看着王爷喝下去,一顿不能少,一滴不许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