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
女记者:“天尊亲口说了,他故意让整个新闻科,都成为天尊门生,不是为了让我们获得特权,受人优待的。而是为了让新闻记者们,拥有特殊的地位,今后才能起到监督村委的作用。”
马守应:“???”
女记者:“哎呀,这个我其实也不是很懂,村委会哪需要新闻工作者来监督?明明做得很好的嘛。”
两人都不太懂!
他们也许在很长时间都不会懂。
要过上许多许多年,甚至一两代人之后,当某些人开始腐化堕落,开始仗着特权横行不法的时候,拥有天尊门生身份的新闻记者,才能真正发挥出她们应有的作用。
马守应:“哎呦,扯远了!记者姑娘,你离开我的部队,究竟要去干嘛?”
女记者:“我要去追上吴三桂的部队,偷偷拍下他抢劫老百姓的画面。”
马守应:“原来如此。”
女记者:“他现在打着众治派的旗号,我们若是出手收拾他,容易造成老百姓们的迷惑,还会给守旧派攻击咱们众治派的借口,但我们手里有吴三桂做恶事的视频的话,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马守应:“这很危险,吴三桂可是一位老成的将军,他的军队四周,必定散布着大量的斥候,你是很难靠近过去拍到他的。”
女记者:“总会有办法的,我的特勤小队,也是高家村出来的兵啊。”
马守应:“千万要小心。”
女记者应了一声,带着特勤小队,纵马快速向前追去了。
马守应也赶紧跟上,远远吊在后面,生怕她有失。
……
京城里的气氛有点怪怪的。
众治派大军分多路进京,老百姓分多路逃入京城,一转眼间,京城就变得十分拥挤,就和前几次建奴入寇时一样,街道上挤满了难民。
吵闹得连皇宫里都时不时的能听到外面的喧闹声。
京城里居然没有什么驻军,大太监曹化淳率领着一群侍卫、太监,站在了京城的城墙上,还有一些守旧派的官绅,派出了自家的家丁护院,也强撑在了城墙上。
军容看起来不太整肃,每一个人都无心作战,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但是……
这紧张的气氛,不知道为何,突然间就松懈下来,老百姓们吵闹了几天之后,居然开始陆陆续续的撤出京城了。
曹化淳站在城门口,听到下面有几个老百姓正在聊着:“听说了吗?众治派的军队,于民秋毫无犯,我们根本不必躲在京城里,大摇大摆回家都没问题的。”
“真的!我听说这个时候回家,还能得到众治派发的粮食,据说这个叫做‘扰民补偿’。”
“我操?还有这种好事?你可别骗我!这要是假消息,咱回家去没领到粮,反而被抢劫的话,可得找你算账。”
“这个……我也是听说的。”
“不要怕!”一个戴黄帽子的化肥厂工人道:“我刚刚收到村子里的人传来的消息了,现在回家安全得很。咱们化肥厂的好多工人都收到了‘扰民补偿’,好大一袋子粮食呢,回去晚了就领不到了。”
那黄帽子拔腿就往城外跑,跑得飞快。
这时候叛军还没有“兵临城下”,而且城中达官贵人也还在“战略撤离”,所以城门还没有关死,只是半掩着,留了缝隙……那黄帽子一个“白驹过隙”的轻功身法,刷地一下就从城门中穿了出,转眼间消失在了南边的官道上。
别的老百姓一想“回去晚了就领不到了”,这句话贼他娘的吓人啊,这还不赶紧回?
一群人齐齐冲向城门口。
这把守城门的太监兵都给吓了一大跳,大声吆喝起来:“你们干嘛?干嘛?喂!规矩点!再这样乱挤,老子把你们全杀了。”
那群老百姓吓了一跳,倒也不敢乱挤了,规规矩矩的出了城门。
但是等他们出了城,走出一截距离之后,突然回头,对着城头上的太监兵大骂道:“你他娘的死太监,还敢自称‘老子’,你他娘的有卵蛋吗?生得出儿子吗?这辈子都别想当‘老子’了。操你娘的!以前我们怕你,现在还怕个锤子,等众治派的军队来了,你们这些死太监全部都得死。”
说完,老百姓便拔腿就跑,一眨眼就不见了人影儿。
京城里的扯皮
老百姓们的一通乱骂,把城头上的太监兵骂得火起,但那些老百姓跑得飞快,一眨眼就不见了人影,除了骑兵怕是没什么别的部队能追得上。
太监兵们又没练过《葵花宝典》,身法是肯定赶不上这些老百姓的,只好对着他们的背影怒骂:“一群刁民!刁民!”
曹化淳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暗叹:皇上的威信,这下已经彻底崩溃了。连京城附近的老百姓,都敢跳着脚骂城头上的太监,可见所有人都觉得要改朝换代了。
唉!
而此时的朝堂,正在扯皮。
数日前,朱由检命令曹化淳组织侍卫和太监守城,同时准备召回卢象升来守卫京城。
但是……
数日过去了,调令还没发得出。
原因就是两个字:扯皮。
朱由检害怕了,想调卢象升回军,但是他也知道,卢象升一回来,大凌河城就没有驻军了,建奴很有可能重新夺回锦州,使得大明与建奴之间的攻守之势,又回到以前的样子。
这样做的话,那肯定又要被人骂昏君了。
眼前众治派闹得这么厉害,他绝不能再被称为昏君。
所以……
朱由检想甩锅!
此时他正坐在龙椅上,对着一群大臣侃侃而谈:“关外余兵尚多,未尝不可以支撑局面……”
他这话一开口头,大臣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想调卢象升回来了呀?
朱由检:“此等重大军机应行与否,应由先生们主持担任,未可推诿延缓误事。”(ps:此段出史书,李自成进京时,朱由检想调山海关的吴三桂回京,就说了这一番话,公公只改了几个字,后面大臣们说的话,大多是原话,都只改了几个字。)
这话一说,大臣们心里就开始冷笑了:你以前连续不断地调回曹文诏、高杰、刑红狼、杨国柱、王朴等人,可有问过我们的意见?直接就下旨了好吧!
现在你突然说,“应由先生们主持担任”,这不就是想让我们来帮你开这个口吗?这口我们一开,你就不是昏君了,但我们全部成了卖国奸臣。
大臣们深知朱由检的为人,唯恐被甩个锅在身上,赶紧避免自己承担风险。
兵部侍郎陈演出列道:“调卢象升回京,诚为灭寇胜着。然而,卢象升一军所系尤重。其兵为建奴所畏,不独宁远恃之,关门亦恃之。虽缓急未必能相救,而有精兵在彼,人心自壮。倘一旦调去,其余皆分守各城堡之兵,未必可用也。万一差错,臣等之肉其足食乎?此真安危大机,臣等促膝密商,意旨如此,实未敢轻议也。……臣等迂愚无当,诚不敢以封疆尝试,伏乞圣裁!”
兵部侍郎张缙彦乾脆把问题挑明,说:“卢象升调不调,视宁远弃不弃,两言而决耳。”
兵部侍郎陈演:“一寸山河一寸金。”
朱由检尬住了……
甩锅过去,这些大臣不接啊,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说:“皇上,咱们调卢象升回来吧。”
这就很尴尬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最后还是只好由自己来做昏君了:“收守关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