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小说网
尧舜小说网 > 别叫我歌神 > 第27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6节

 

谷小白的朋友,就没有个正常人吗?

不过,算了……只要能给我视频,别说坑爹了,你让我叫爹都行!

把链接发给自己的学生,让他赶快下载下来,赵兴盛直奔会议室。

这一夜,对邹老和他的学生们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但这一夜夜不能寐的,并不只有他们。

谷小白并没有在网络上放出来自己v的高清版,但仅仅是现场翻拍的版本,就已经让网络上沸腾。

在知乎上,许多的问题已经出现了。

“如何评价谷小白的演技?”

“如何评价谷小白的第一个v《千年之恋》?”

“如何评价谷小白在校歌赛邀请赛上的表现?能对得起全场第一吗?”

这三个话题下面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我家小白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演技,有人却已经把谷小白推到了新生代演技第一的位置。

有人说这支v完全可以问鼎一下金曲奖的最佳音乐录影带奖项,有的人却把它批的一文不值。

争议最大的,还是谷小白在校歌赛上的成绩,在有那么多老前辈出场的时候,谷小白依然拿到了第一,是谷小白真的已经那么强了吗?

这场成绩太好,对谷小白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毕竟受邀参加的那些老前辈们,有着太广泛的群众基础了,他们的粉丝,往往现在正是三四十岁,掌握话语权的中坚力量。

很多人都在为那些成绩不好的老前辈们打抱不平。

“一个谷小白,俨然就已经吊打国内乐坛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强吗?谷小白的粉丝整天说网上那些流量明星们德不配位,谷小白难道真的已经可以当国内乐坛的老大了?”

“一场校歌赛,打分的大部分是年轻人,这场比赛本来就不公平,全年龄段打分的话,你看看有几个人选谷小白的?”

“不是我刻薄,谷小白这场比赛,拿第一真的很取巧,如果不是这个v的话,你看他能不能拿第一?不就是拍v吗?谁不会拍啊!”

说什么的都有,大家争吵成一团。

这个世界上,同一件事,永远有无数种看待的方向,一个人,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上。

这几个问题下面,基本上还是正面的声音占多数,负面的占少数,但大部分回答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回答,却是在一个关注度不高的问题下面:

“《千年之恋》v画面究竟有没有历史依据?有多考究?”

一名历史学的优秀回答者站了出来。

“一名耶鲁大学的历史学博士后来给大家解读一下这v,看看自称拥有历史学在读博士知识水平的谷小白,到底什么水平。”

“首先声明,本评价仅限于本v,如果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如道具制作困难、成本限制、演员安全等原因)不能在v中完全重现的,不在此次讨论范畴。”

“首先这v应该经历了三个年代。春秋早期、西汉及现代,现代不做讨论,先从春秋早期开始,首先看男女主角的衣着……”

“终上所述,根据现有史料,这v中,有20%-30%是有史料可证的,但也有10%左右是与史料相违背的,此外还有60%以上,完全属于臆测,是不足以为信的……”

“历史学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国内学界对理论工具非常陌生,缺乏论辩和方法论的训练,缺乏以研讨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很多学者又有把所谓‘史实’本质化、躲进‘实学’小楼成一统……”

“总而言之,如果这v的历史知识是谷小白真实的历史知识水平,那么谷小白真正的水平,也就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的水平,所谓历史学在读博士的水平,根本就是在说笑。先不说10%左右和史实违背的内容,单说臆测的部分,就有许多让人觉得好笑之处,譬如……这些是完全违背常理的。”

“综上所述,这是一部已经算得上严谨,但是并不符合一名真正的历史学家知识量的v作品……”

“当然了,对一名16岁的少年,我觉得不要过于苛求,而且人家的专业还是物理,能做到这样尽量尊重史实已经不错了,但专业的事情,还是尽可能交给专业吧,我建议谷小白同学下次再拍v的时候,请一个专业的顾问,以免误导大众……”

这个说不上是阴阳怪气,也说不上是言辞恳切的回答,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很多人都介入评论。

有人说人家就拍个v而已,至于这么上纲上线啊?谁规定v就一定要完全尊重史实?人类历史上的电影,有一个算一个,有哪个是完全尊重史实的?

有人却说,谷小白的老师看到这个v肯定会气死……

邹老看到谷小白的v,没有气死,看到这句话却快气死了,这是后话。

现在他哪里有时间管这些有的没的?

而网络上,许多的流量影星们,看到谷小白的v时,都在瑟瑟发抖。

完蛋了,这个家伙他不但唱歌,竟然开始演v了!如果他跑来拍电影,抢我的饭碗怎么办!

(注:这里面引用了一句知乎“子尧”的回答,不过是反向用的……哈叔这种理科宅男,对历史完全是“不明觉厉”。)

邹老的徒子徒孙们

会议室里,有一群历史学家和学生们,正对着一帧帧播放的画面,比对着各种先秦古墓的出土文物图片。

整个会议室里,一片烟雾缭绕,根本就是大型修仙现场。

这熬了一晚上,浓茶、咖啡和香烟,当然是不可缺少的了。

邹老居中而坐,他年龄大了,精神不济了,正在打盹。

其实邹老本人的专业偏向考古,而非史学研究。

考古主要是研究各种遗物、遗迹、遗体,需要用到许多的新技术、新理论,糅合了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等,偏向自然科学;历史学则大多是研究各种典籍文献,需要各种思维工具,偏向人文社科。

考古在欧洲归属于历史学,在北美却多属于人类学,国内的话,考古是归属于泛历史学的,属于社科类,把考古学家叫做历史学家,理论上来说也没错。

但狭义上的历史学和考古学两者的关系,却复杂得多。两者若即若离,处在互相看不起对方,却也互相用得到对方,好起来穿一条裤子,打起来就打一脸血的状态。

邹老并不狭隘,门下弟子各半,涉猎颇广。

而为了这次东原大学地下的遗迹,邹老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弟子都招了回来。

现在一边查资料,一边查文物照片,一边和视频上的核对。

一开始,大家对邹老拿一个v来核对各种文物,还各种抗拒,觉得邹老实在是小题大做。

我们堂堂教授、研究员甚至长江学者,你让我们来做这个!

这种活儿,先不说有没有什么价值,就算是有价值,交给学生们做不就好了吗?

但是老师发话了,能怎么办?

几个人一边监督自己学生干活,一边自己慢慢磨蹭,一边抬眼看着坐在最前面的邹老。

邹老眯着眼睛,偶尔睁开眼睛,扫视全场,然后再眯上眼睛。

像是一个监考的老学究似的。

这些人里,年龄大的,已经五十了,年龄小的,大概才二十出头,这些就是邹老的亲传弟子,以及他们的得意门生了。

邹老前半辈子几乎全部贡献给了学业,和弟子们朝夕相处,亲教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